7月2日,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光電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山東重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比能鋰氟化碳電池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各司其職,施工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繁忙。
重山光電是由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一家集研發、中試、產業化為一體的光電信息與新能源材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以水泥建材為主導的重山集團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上了“產業融合與創新發展”之路。
“如今,我們擁有自主研發的氟化碳材料制備技術,而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以上,年利稅不低于10億元,同時帶動上游原材料正極氟化碳、電解質/電解液、負極及隔膜等約20億元產業發展,帶動就業近千人。”正是得益于對其技術的自信,重山光電董事長李哲對于企業和產業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過去三年時間,重山光電就累計申請專利超過50余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7項。
其實不僅僅是重山集團,淄川作為老工業區,其工業發展一直面臨能耗、環保、安全等多重壓力。在淄川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付志新看來,對淄川而言,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勢在必行。
淄川區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三年優化行動(2021年-2023年),堅持在“去”“轉”“育”上做文章,以產業轉型為基點,加快“去”落后產能、“去”過剩產能;以動能轉換為引擎,通過實施“轉型+、政策+、智能制造+、信息化+、產業鏈+、金融+”的六加措施,加速推動傳統產業“轉”發展模式、“轉”發展方式;以產業集聚為依托,加速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激光設備集聚“育”新業態、“育”新經濟。
位于淄川經濟開發區的山東泰展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專業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年來,泰展機電不斷提升技術工藝,以智能化改造為主線對生產進行流程再造,實現了由原來的低端制造、低質量向高端制造、高質量的轉變,許多產品達到了全國一流水平,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眼光要長遠,傳統產業只要主動擁抱新經濟、鏈接新平臺,也會有無限可能。”泰展機電董事長劉之明說,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加快數字化改造,不僅大幅度提升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還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如今,隨著泰展機電對智能化改造不斷深入,車間自動化、智能化設備達到9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60%以上,節約人工等成本60%,產品不良率低于萬分之一,年產能提升100萬套。
無獨有偶,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和山東省“瞪羚”企業的山東東華水泥有限公司圍繞“水泥+”,大力實施數字賦能、創新賦能、技改賦能,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實施技術改造,研發了全國首個水泥“工業大腦”,用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工業大腦”上線運行后,企業綜合能耗下降6.73%,設備主要運行參數提高30%以上,質量穩定性提高28.48%。僅2020年,東華水泥就比2019年綜合增效2314萬元,節煤節電減排綜合效益明顯。
2021年,淄川區已成功培育5個“智能車間”,并將持續推進東華水泥“工業大腦”、功力達電機工業大數據互聯網平臺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打造企業智能“心臟”。
掃一掃
關注重光光電
微信號